2025年6月29日,在杭州邓学梅工作室,我们有幸走近这位从四川走出的国画艺术家的创作世界。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硕士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杭州市滨江区美协主席、民建中央画院画师、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、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、浙江省知识界联谊会理事、浙江省女花鸟画家协会理事、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社员、杭州市美协主席团委员、杭州市滨江区文联副主席、叶浅予研究会副会长,邓学梅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在当代国画领域留下了独特的印记。
国画艺术家邓学梅接受采访(右)
谈及艺术之路的起点,邓学梅的眼中闪烁着对故乡的眷恋。四川家乡的苍翠竹林、蜿蜒溪流是她最早的"画册",巴蜀文化的泼辣与鲜活深深烙印在她的早期作品中。而杭州的江南韵味则赋予她另一种审美视角,中国美院严谨的教学体系让她在工笔与写意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。"四川是我的'根',杭州是滋养我的'土壤'"她这样形容两座城市对她的艺术滋养。
在艺术创作中,邓学梅始终坚持"传统是根,创新是枝叶"的理念。她的作品既保留宋代"格物致知"的严谨,又在构图和色彩上融入当代审美。西湖的朦胧、钱塘的活力,这些杭州元素在她的画作中转化为新的笔墨语言,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。
作为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,邓学梅对女性艺术创作有着独到见解。她认为女性对生命、自然的感知往往更为细腻,这种特质在艺术表现上形成独特视角。不过她也强调,真正的艺术最终会超越性别的界限。
在担任滨江区美协主席期间,邓学梅始终以繁荣本土美术创作、培育艺术人才、服务社会大众为己任。谈及正在筹备的"十二月令画展",她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展览让艺术成为一束光,穿透日常琐碎,在人们心中播撒美的种子,为滨江这片创新热土增添更深沉的文化底色。
对于年轻一代的国画创作者,邓学梅给出了中肯的建议:既要"沉下去"练好基本功,又要有勇气"走出来"。她特别强调传统文化修养的重要性,认为脱离传统的创新如同无源之水,建议年轻人多读诗词、勤练书法,当修养达到一定境界时,个人风格自然会水到渠成。
在采访的最后,邓学梅表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传递中国人"万物有灵"的审美精神,为"浙派"国画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透过她温婉而坚定的眼神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艺术家的执着追求,更是一份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。
(郭月瑶)
0条评论